锂电池热失控没法解决只能禁止电车进地库?固态电池能否破局?总之,博物馆防火务求谨慎,电车安全问题也时有发生。在这种情况下,禁止电车进入地库也就显得情有可原了。
值得一提的的是,在今年11月22日的时候,国家消防救援局还针对电车火灾问题,举行了一场新闻发布会。在发布会上,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王天瑞,阐述了自己的看法。
王天瑞表示,近年来,新能源汽车火灾中,存在两个典型问题。一个是锂电池失控的不可避免,另一个则是灭火救援难题没有有效解决。
在此之前,咱们先来了解一下,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究竟有多大?截至2024年11月14日,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,已经突破了1000万辆。
产量大也就算了,关键是销量也大。早在11月7日,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就预测:“2024年,国内的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068万辆”。
据有关机构统计,近4个月,国内的新能源车零售端渗透率都超过了50%。这也就意味着,每卖出2辆车,就有1辆是新能源。
然而,电车产销量虽然大,但其存在的隐患也不容忽视。关于这一点,从以下的电车起火系列事故中,就能窥知一二。
据统计,在2023年,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,一共有2100多辆。而在2024年,新能源汽车也是事故频出。
12月26日,安徽宣城一电车也是突然起火。由于车主未采取合理的灭火方式,导致火势蔓延,最终整个车都被损毁。
可以说,类似电车起火的事件,几乎数不胜数。虽然我国新能源车的火灾发生率,仅为万分之0.96。但乘以偌大的基数,数量也是蛮恐怖的。
自燃也就罢了,关键它还容易殃及池鱼。比如在2024年8月19日,惠州市惠城区TCL香榭园就有一电车自燃。
电车烧起来后,导致地下车库失火,一时间浓烟滚滚。最终统计事故的时候,一共有3辆汽车被烧毁,多部电单车也付之一炬。
当然了,也不光是我国。今年8月,在韩国仁川西区的青罗洞,也有一电动奔驰在地下车库自燃,起火后8小时才扑灭。根据事故统计,一共有140辆车被烧毁,现场惨不忍睹。
从以上的案例中也可以看出,电车起火层出不穷,稍有不慎,就可能酿成巨大危机。这也难怪广东省博物馆不让电车进地库了,不然的话,一旦出现失误,文物全得遭殃。
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问了,如今的电车更新迭代这么多次了,为啥还会起火?难道就不能从技术上根除这类隐患?
在这种情况下,就可能诱发局部热点,进而导致内部温度急剧升高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电车就热失控了。
除此之外,电车在过度充电的时候,由于电池内部会产生锂枝晶,因此也存在安全隐患。一旦锂枝晶过多,刺破隔膜的话,轻而易举就会引发短路了。
此外,如果电车长期处在高温环境中,也会加速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。随着电池结构被破坏,且过程不可逆。久而久之,电解液电导率就会下降了。
其中最大的一个后果就是,随着电解液的挥发,电池会持续膨胀。在压力增加的过程中,电池承受不住,也就炸了完美体育。在此期间,电池还会释放出有毒气体,进而危害健康。
热失控难以解决也就算了,关键是电车起火以后,灭火救援的难题也没法得到有效解决。因为传统的消防设施,几乎很难发挥作用。
然而,锂电池热失控时,会产生极高温度,进而导致火势发展迅猛。在这种情况下,报警喷淋就显得毫无用处了。
再加上锂电池燃烧的时候,可能会产生可燃性气体。在这种情况下,喷淋水不仅无法抑制气体燃烧和爆炸,甚至还可能加剧燃烧反应。如此一来,汽车也就只能被烧成一具空壳子了。
比如消防监督司一级指挥长王天瑞就曾表示,可以在建筑物内做好防火分隔,这样就能避免烧一及百。此外,还可以研发针对新能源电池的灭火剂,以达到速灭效果。
最后就是,相关车企、电池企业,也得改进生产工艺,提高产品质量。加强电解液、隔膜的科技攻关,这样就能将电池的故障风险降至最低了。
此外,由于固态电池的材料都是由高端聚合物打造而成,因此它能够耐高温、耐腐蚀。再加上固体电解质的机械强度高,承受挤压和碰撞的能力强。
由于固态电池的颗粒材料中有缝隙,不利于电子移动,所以这就造成了固态电池电阻大,不利于充放电。
除了这个短板以外,像制造成本高,也是固态电池的一个短板。从市场行情来看,固态电池的制造成本事锂离子电池的2-3倍。
就目前的情况来看,现在各个车企都只能玩半固态电池。至于全固态电池的话,能做到大规模生产的堪称凤毛麟角。
总之,电车热失控这个问题,一直都没有一个彻底的解决办法。目前只能一步步探索,争取有朝一日能通过技术手段,来抹除电车电池的这项弊端。
在文章的最后,咱们再来补充一个小贴士。那就是怎样才能知道汽车热失控了?以及普通人遇到这种问题时,应该怎么做?
一般来讲,车主在驾驶新能源汽车时,突然闻到刺鼻性气味,比如塑料烧焦的味道。在这种情况下,就表示电池可能热失控了。
此外,如果车辆电池组、引擎盖等部位冒出烟雾,或者仪表盘显示温度过高、电池故障等,也说明电池存在热失控的嫌疑。
在这种情况下,就要赶紧停车,迅速远离车辆,并及时拨打119,才能把损失降到最小化。不然的话,后果不堪设想。
总之,汽车安全你我他,拦截隐患靠大家。唯有每个人都在这方面做好防护手段,才能保证电车的正常运行秩序。这既是技术上的禁锢,也是意识上的警惕。

